深圳經濟律師:經濟合同仲裁條例
發布時間:2020-04-24 14:07:15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管轄
第三章 組織
第四章 程序
第五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正確處理經濟合同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規定,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經濟合同仲裁機關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設立的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
第三條仲裁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處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實行一次裁決制度。
第四條仲裁機關對受理的經濟合同糾紛案件,必須堅持調查研究,查清事實,根據國家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的規定進行處理。當事人雙方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當事人平等地行使權利。
第五條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調解、仲裁和制作調解書、仲裁決定書;應當為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語言、文字的當事人提供翻譯。
第六條當事人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應從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但侵權人愿意承擔債務的不受時效限制。
第七條當事人、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為訴訟。委托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仲裁機關提交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必須記明委托事項和權限。
第八條本條例適用于法人之間的經濟合同糾紛,也適用于個體經營戶、農村社員同法人之間參照經濟合同法簽訂的經濟合同的糾紛。
第二章 管轄
第九條經濟合同糾紛案件一般由合同履行地或者合同簽訂地的仲裁機關管轄,執行中有困難的也可以由被訴方所在地的仲裁機關管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糾紛,由建筑物所在地的仲裁機關管轄。鐵路、公路、水路貨物運輸和聯合貨物運輸中發生的經濟合同糾紛,由負責查處該項糾紛的運輸管理機關所在地的仲裁機關管轄。航空運輸中發生的經濟合同糾紛,由合同簽訂地、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事故發生地的仲裁機關管轄。
第十條經濟合同糾紛案件由縣(市)、市轄區仲裁機關管轄,本條下列各項規定的除外:
(一)有較大影響或者爭議金額五十萬元以上至五百萬元的經濟合同糾紛案件,由省轄市、地區、自治州仲裁機關管轄;
(二)有重大影響或者爭議金額在五百萬元至一千萬元的經濟合同糾紛案件,由盛直轄市、自治區仲裁機關管轄;
(三)在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或者盛市、自治區之間、中央部門與盛市、自治區之間、中央各部門之間爭議金額在一千萬元以上的經濟合同糾紛案件,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經濟合同仲裁機關管轄。
深圳經濟律師:經濟合同仲裁條例:
第十一條上級仲裁機關有權辦理下級仲裁機關管轄的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案件交下級仲裁機關辦理。下級仲裁機關管轄的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仲裁機關辦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仲裁機關辦理。
第十二條兩個以上仲裁機關都有管轄權的案件,由先收到申訴書的一方受理。一方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另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案件,仲裁機關不予受理。
第十三條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報共同上級仲裁機關指定管轄。
第三章 組織
第十四條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和委員若干人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必須由具有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擔任。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設專職仲裁員若干人辦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
第十五條各級仲裁機關根據辦案的需要,可以聘請社會知名人士、專業技術人員和法律工作者擔任兼職仲裁員。兼職仲裁員與專職仲裁員在執行仲裁職務時享有同等權利。兼職仲裁員執行職務時,原單位應當給予支持。
第十六條仲裁機關辦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由仲裁員二人和仲裁委員會指定的首席仲裁員一人組成仲裁庭進行。仲裁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評議應當制作筆錄,由仲裁庭成員簽名。評議中的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疑難案件的處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員會討論決定。仲裁委員會的決定,仲裁庭必須執行。簡單的經濟合同糾紛案件,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員進行仲裁。
第十七條仲裁庭組成人員,如果認為辦理本案不適宜,應當自行申請回避;當事人發現仲裁庭成員與本案有關聯,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第十八條首席仲裁員的回避,由仲裁委員會決定;仲裁員的回避,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或者副主任決定。仲裁機關對回避作出的決定,可以采取口頭或者書面方式告訴當事人。
第四章 程序
第十九條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遞交申請書,并按照被訴人數提交副本。申請書應當寫明以下事項:
(一)申訴人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二)被訴人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三)申請的理由和要求;
(四)證據,證人姓名和住址。
第二十條仲裁機關收到申請書后,經審查,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不符合規定的,應在七日內通知申訴人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案件受理后,應當在五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訴人;被訴人收到申請書副2本后,應當在十五天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被拆人沒有按時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第二十一條仲裁員必須認真審閱申請書、答辯書,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證據。為了調查取證,仲裁機關可向有關單位查閱與案件有關的檔案、資料和原始憑證。有關單位應當如實地提供材料,協助進行調查;需要時,應出具證明。仲裁機關對于涉及國家機密的證據必須保密。
第二十二條現場勘察或者對物證進行技術鑒定,應當通知當事人及有關人員到場;必要時可邀請有關單位派人協助??辈旃P錄和技術鑒定書,應當寫明時間、地點、勘察鑒定結論,由參加勘察、鑒定的人員簽字或者蓋章。仲裁機關委托有關單位進行技術鑒定時,受托單位應當按照委托鑒定的項目、標準等要求認真辦理。
第二十三條需要委托外地仲裁機關調查時,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托仲裁機關應當認真辦理,并在委托范圍內主動補充調查,及時回復;如果在收到委托調查書之日起三十天內因故不能完成調查的,應當告知委托方,并應繼續完成調查,盡快回復。
第二十四條在處理案件時,為避免造成更嚴重的財產損失,仲裁機關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作出保全措施的裁定。保全措施限于申請仲裁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仲裁機關決定采取保全措施時,可以令申請人提供擔保;拒絕提供的,駁回申請。申請人敗訴的,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采取保全措施所遭受的財產損失。保全措施可采取中止合同的履行,查封和扣押貨物,變賣不易保存的貨物并保存價款,責令被申請人提供擔保,或者法律準許的其他方法。